人类历史上6次流感大爆发介绍 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事件盘点

2022-05-26 15:28:17
来源:幸福云阳网

人类历史上六种非常恐怖的传染性疾病。

第6名:霍乱

霍乱是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急性腹泻疾病,主要特点是传播快、发病急以及致死率高,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和剧烈呕吐,通常潜伏期为1至3天,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在数小时内就因为腹泻脱水而死亡。

霍乱主要是污水中的细菌进入人体而引起,所以水和食物的卫生问题是导致霍乱的主要原因,霍乱患者的粪便中会含有霍乱弧菌,当排泄到周围的环境中时,也很可能会感染他人。

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的估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30万-400万例霍乱病例,以及2.1万-14.3万死亡病例。霍乱通常发生在卫生条件比较差、饥荒、战争和拥挤的地区。

第5名:埃博拉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首次被人类发现。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是最为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患者最后会因全身出血而死亡,感染者一般是突然高烧、喉咙痛、头痛、肌肉痛和虚弱,然后开始腹泻和呕吐。通常在发病后的两周内,由于病毒外溢而导致全身出血,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死状非常惨烈恐怖。

埃博拉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21天,主要通过体液进行传播,其中埃博拉患者的血液、呕吐物和排泄物的传染性是最强的。更重要的是,目前埃博拉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死亡率非常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

第4名:西班牙流感

很多人觉得流行性感冒只是一种轻微的常见疾病,不过西班牙流感并不是普通的流感,它曾经直接造成约1亿人的死亡。

西班牙流感患者会出现高烧、头痛、食欲不振、脸色发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以及咳血等症状,20至35岁的青壮年的死亡率非常高,很多患者早上还没有症状,中午染病,晚上就死亡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流感曾肆虐全世界,在6个月内就夺走了2千5百万~4千万人的生命,该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的原因之一。不过,西班牙流感在18个月后便神秘地消失了,导致它的病株至今都没有被完全真正辨认。

第3名:黑死病/鼠疫

鼠疫又被称为黑死病,一般在鼠间流行。鼠疫的传播途径是借助鼠蚤叮咬将病菌从老鼠传给人类,进而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疾病,也能够通过呼吸道吸入而感染。感染鼠疫后如果不经过治疗,病死率高达50%-70%。

后来研究发现鼠疫的病原体是一种细菌,被称为耶尔森杆菌,也就是鼠疫杆菌。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灾难性的鼠疫大流行,导致全球人口锐减以及社会瘫痪。在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终于控制住鼠疫的流行,现在鼠疫已经很罕见了。

第2名:疟疾

疟疾是由于雌性按蚊叮咬或输入了疟原虫携带者的血液,从而感染疟原虫而引起的虫媒传染疾病,主要症状是突发性的高热、寒战,同时伴有乏力和头痛等。

疟疾是人类史上最大的杀手之一,而且似乎一直都在人类身上存在,伴随着人类发展。大约从5000年前,疟疾从非洲逐渐传播到全世界,到20世纪初发生全面爆发,在过去一百年中,疟疾导致全球约3亿人的死亡,如今每年依然有超过一百万人因患有疟疾死亡。

第1名:天花

天花,一种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烈性传染病,一旦染上天花就会出现突然高热、寒战、头痛、高度乏力、四肢以及腰背酸痛等重度全身中毒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出现丘疹、脓疱、斑疹、疱疹等皮疹。

在以前,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天花病死率很高,幸存者的脸部一般会留下瘢痕,因此被叫做“天花”。

天花病毒具有非常强的繁殖能力和传染能力,在患者去世后仍然能存活几个月,即使是一片脱落的痂都有传染性。据估算,全球约有5亿人因天花而致死。随着疫苗的出现,人类最终消灭了天花,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经彻底消灭,至今仅有少数病株保存在某些高级实验室。

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事件盘点

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瘟疫事件有两大,分别是:明末大瘟疫和太平天国大瘟疫。那么这两大瘟疫到底有多严重呢?下面仔细分析看看。

1、明末大瘟疫

明末鼠疫,又称明末华北鼠疫、京师大瘟疫、明末大鼠疫、疙瘩瘟,是指明朝崇祯帝在位期间中国北方出现的大鼠疫。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

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并随着李自成和清朝的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明末鼠疫这场大鼠疫是的“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所以当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根据华北地区明朝末年地方志以及一些明代人的记录,在其论文《鼠疫流行与华北地区社会的变迁》中,首次提出了明末席卷华北地区的瘟疫实际就是鼠疫。近十年之后,他与李玉尚合著《鼠疫:战争与和平》,对前期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老鼠亡明”的观点。

异常寒冷的气候频繁引发水灾、旱灾、蝗灾、鼠疫等,成为波及全国范围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灾——饥荒——瘟疫”的恶性循环,,成为明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

2、太平天国大瘟疫

太平天国中后期,也就在太平军和湘军展开殊死较量的时候,一场瘟疫尾随而至,并很快在江南的交战区里蔓延。

当时人们称这种流行病叫“吊脚痧”、“子午痧”、“瘪螺痧”或“吐泻病”。常熟之地有记载称:“时疫流行,名字午痧,朝发夕死。上海极重,渐延太(仓)境,吾方间亦有之。”

这种疫病还有个专门的名称:霍乱。霍乱是一种起病急骤、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对于中国来说,它算是一种进口的洋瘟,1817年它在东、西孟加拉地区爆发,后经洋轮带到了中国。太平天国时期,正赶上世界第三次和第四次霍乱大流行。宁波、杭州和上海等华东地区疫情蔓延非常迅猛。

1860-1861年时,安徽、浙江和江苏等地已经出现了大面积染病和死亡的现象。而此时曾国藩的湘军正在和太平军正在安庆鏖战。战争和瘟疫从来是紧密相连的。湘军虽然攻下了安庆,但得到的是一座空城,数万太平军全部被杀,城内城外死尸成堆,第二年夏天,随着高温,新一波瘟疫开始大面积蔓延,湘军中不少士兵染病,驻扎在安徽南部宁国的鲍超和张运兰等人部队,称“除已痊外,现病者六千六百七十人,其已死者数千,尚未查得确数”。

踌躇满志的曾国荃正在谋取南京,闻之大惊失色,但还没来得及做好心理准备,自己的吉字营也出现了瘟病,他报告给曾国藩说“每营病故者八九十名,勇病日多,其无病者不过一二成队”,这使曾国藩“无日不在惊涛骇浪之中”,并且痛苦地叹道“七月之后大疫遍作,士卒十丧四五。自是贼氛弥炽”。

而对于太平军来说,瘟疫也是致命的。自安庆失守,陈玉成败亡,天京门户洞开,湘军已经杀到了天京城下,而霍乱来到后,染病的太平军日益增多而大量减员,天京的城守更加薄弱,洪秀全只好从安徽搜集兵力回救,但安徽战局已经恶化,太平军散落各处,加之大都染上了瘟病,根本无法救援天京。因此,洪秀全只好把苏浙的李秀成兄弟视为救命稻草,一天之内颁发几道金牌令要李秀成回救天京。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埃博拉出血热 太平天国大瘟疫 明末大瘟疫 人类历史上6次流感大爆发 西班牙流感 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事件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6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