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3)》发布,这些重点值得关注|看点

2023-06-15 10:14:19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全球大势,但也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多国出现能源绿色转型放缓趋势,全球绿色发展重心正在东移。日前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组织编制发布的《全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3)》(下称《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起到重要带动作用,2016年至2022年间,中国授权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下称绿色低碳专利)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达36.8%。

“面对全球绿色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形成活跃发展的态势,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积聚起越来越强的支撑力量。”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蔡睿表示。

绿色创新愈发活跃


【资料图】

鸟瞰博鳌东屿岛,循环花园、椰林聚落、环岛栈道等低碳公共空间扮靓海滨生态环境,“光储直柔”、固废资源化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实现集成运用,保障全岛最大程度绿色用能,零碳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爆款”,以此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逐渐构筑起出口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基础。

《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2年间,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绿色低碳专利授权量整体呈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授权量保持了年均9.3%的增速。全球排名前50的专利权人中,中国占据13席,居于第二位。特别是在化石能源降碳技术领域,专利增长主要由中国贡献。

“自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远景目标以来,社会关注、资金、技术和人才都在涌入碳中和科技领域,特别是该领域一级市场投资比重显著增加。根据有关统计数据,2021年碳中和科技领域的投资事件数同比增长180%,投资金额在一级市场总量中的占比近14%,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也有效促进了绿色科技需求的增长,推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建立完善。”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介绍。

“与此同时,我国科研力量深厚、产业链条完备、市场空间广阔等资源禀赋对国外创新主体及经营主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了绿色低碳创新要素在国内市场的聚集和流转。”解洪兴表示,这些都是推动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投入“提档”、产业化进程加速的重要因素。

技术增值仍有空间

在以“新三样”等为代表的绿色低碳创新领域,我国有关技术和产业虽已在国际上初步形成比较优势,但在知识产权布局和知识产权价值的转化增值方面,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报告》显示,中国创新主体绿色低碳专利海外布局仍显薄弱,2016年至2022年间,中国专利权人在本国获得绿色低碳专利授权15.7万件,在海外获得授权2.1万件,海外授权所占比重为11.6%,与美日欧存在一定差距。

这需要我国创新主体和经营主体进一步调动起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的行动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价值属性,在全球绿色发展环境中输出更多绿色低碳知识产权优势产能。

对此,蔡睿认为,我国创新主体可首先立足在化石能源降碳技术等领域的已有优势,有针对性地完善专利布局,构筑海外专利防护体系,践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推进成果转化,开拓国际市场。

同时,政府层面要积极引导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机制,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力量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绿色低碳技术科研攻关,构建政策链、科技链、产业链和资本链“四链”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统筹提升绿色发展整体竞争力。

解洪兴建议,创新主体和经营主体要注重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意识,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全生命周期善用知识产权制度工具,一步一个脚印夯实竞争基础。市场层面可以探索在科研前端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增加科研投资资本供给,特别是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协同发展大势所趋

区域协同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路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能源资源禀赋、绿色低碳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双碳”目标实现路径要注意到区域差异化,但更要重视区域之间的协同。

《报告》显示,就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主要创新区域而言,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势能更足,优势地区的技术布局也各有侧重。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突出的其他地区,同样为绿色低碳创新提供着产业化落地的“试验田”。“术业有专攻,协同有分工,区域协同低碳发展始终需要‘一盘棋’考虑和部署。”解洪兴表示。

蔡睿同样认为,强化区域协同低碳发展,要以科技引领、场景示范,立足区域发展战略、资源禀赋、科教人才等特点,一方面加强区域协同创新,由东部示范引领,梯次带动西部发展,围绕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等开展联合攻关。同时立足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状,探索区域间“双链”协同机制,错位协同共建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紧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做好区域统筹协调,在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各区域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区域间的能源资源要素畅通流动,实现全面、协同、特色发展,让绿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鲜亮底色。(本报记者 李杨芳)

(编辑:刘珊)

关键词: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