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人对农产品疑虑重重,不敢食用,原因是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必须施用农药。特别是在网上不断流传着“农药是很毒的”“农药会致癌的”等传言之后,更有不少人谈“药”色变,对农药避之不及。有一些经济条件优越的人还专门花高价购买所谓的“有机蔬菜”食用。一时间,闹得人人畏农药,家家怕得病。但是,农药真的这么可怕吗?
农药 4000年前 就存在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种庄稼要使用农药?过去没有农药,我们的祖先不是也生存下来了吗?”其实,翻开历史不难发现,“饥饿”这两个字始终与人类形影不离。所以,我们的老祖宗会从心底里发出“民以食为天”的呼喊。过去不是不使用农药,而是人类早在4500年前便发明了农药。
根据历史记载,农药最早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黄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我国也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杀死害虫。至17世纪,人类又陆续发现一些真正具有价值的农用药物,如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被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之后,农药的种类逐步丰富起来。20世纪40年代初,人类发明了有机合成农药,如滴滴涕和六六六。滴滴涕在防治害虫以及卫生防疫方面贡献巨大,为此该发明者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这些有机合成的杀虫剂活性高、杀虫谱广、对哺乳动物毒性低、持效期长、价格低廉,在一定时间内被人们誉为“天使”。
解决 数亿人口粮
如今,科学技术已相当发达,人类可以上天揽月,可以移植器官,“阿尔法狗”可以轻松战胜世界围棋顶尖高手,却依然有近10亿人口饿着肚子。缘由是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而粮食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种植农作物的耕地由于土地沙漠化、都市扩大化和气候变化、水利灌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难以再有较大拓展。
目前只有两条途径能基本保证粮食的供给:一是少吃饭。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条路走不通。那么只有第二条路可走了,就是在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技术以及农机、化肥、农药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农作物和人一样,也会“生病”。自然界中,由于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达1500种。另外,把农作物作为口粮的不仅仅是人类,还有昆虫、老鼠等人类的“小伙伴”。自然界中,线虫引起的病害达1000多种,危害植物的昆虫多达数千种,鼠类等啮齿类和其他脊椎类有害生物也有几十种。此外,还有几百种杂草也“不甘寂寞”,它们拼命争夺土壤里面的养分,造成农作物营养不良,导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农药消灭的对象就是这些病、虫、草、鼠害。
1845年爱尔兰爆发土豆晚疫病时,因缺乏对症的农药,无法控制疫情,几个星期之内,当地的土豆大面积腐烂。那时,土豆是爱尔兰人的日常主食,所以土豆的严重减产和大片土地绝收,造成爱尔兰几十万人饿死。可以说,假如没有农药,今天地球上的人口将至少饿死一半!前几年,有几个日本人在我国的河南省租下1个农场,种下的农作物全部不施农药。结果庄稼与杂草一起共同成长,和害虫一块“友好相处”,有机是有机了,但长得稀稀拉拉。如此产量能保证多少人的口粮?
有机农产品 也不一定安全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食用有机蔬菜就绝对安全了。其实,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自行分泌出化学物质与天然毒素来抗御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有一些天然物质会对人体和动物构成威胁,甚至是严重威胁。有人做过试验,对试管培养的土豆在受到科罗拉多甲虫侵扰后未施用杀虫剂,结果发现土豆内配糖生物碱毒素的剂量超过了人畜可接受的范围。而医学知识告诉我们:低剂量的配糖生物碱会引起人畜胃肠功能紊乱,高剂量时会引起发热、心跳加快、低血压、呼吸加快和神经错乱。
所以,我们在食用有机农产品时,首先要弄清楚它的缺陷。比如,有机农产品产生的棒曲霉素即为腐败真菌的次生代谢物,人食用后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倒是使用了杀菌剂的农产品的棒曲霉素浓度较低。有外国科学家分析了200种比利时有机(不使用化学农药)与普通(使用化学农药)苹果加工的苹果汁样本,惊奇地发现有机苹果汁的棒曲霉素的浓度是普通苹果的4倍。由此,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有机种植并不表示不含有毒污染物。
总而言之,有机食品对于个别人群来说“这个可以有”,但面对整个人类却行不通。
《农药法》 应早日问世
农药自身也在不断改善和发展中。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女士写出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揭示了当时不为人们所知的农药危害,从而开始了环境生态保护时代。因此,一系列有关农药的法律、法规在发达国家问世,一批对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农药在全世界被禁止或被限制使用。同时为了确保农业收成,确保对人类的粮食供应,传统农药开始向着超高效、低残留、无公害的方向转型,不久产生了一大批对人畜蜂鸟虫都很安全的新型、高效、低毒农药。
尽管我国还没有《农药法》,但是2001年全国人大已经颁布了修改后的《农药管理条例》,对于农药的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问题是基层管理常常不到位,有些具体使用农药的农户不讲职业道德,对安全使用农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操作中,不按规定使用,而是把3~5种农药全部倒入喷雾器里,导致药剂太稠,无法均匀分散,得不偿失。
随着农药研发不断深入,新型超高效农药品种相继问世,单位面积农药的使用量逐渐下降。但是有些农民常常对新农药持怀疑态度,认为每亩地才施几克药剂,简直不可思议,拒不听从技术人员的指导,仍然照老方法大剂量使用,致使农药过量使用。还有些农民对某一品种农药用顺手了便反复使用,这就好比人生病老是用一种药,次数用多了就会产生抗药性。
因此,我们与其谈“药”色变,倒不如呼吁全国人大尽快制定和颁布《农药法》,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保证农药的高效、准确、合理使用。不然的话,绝大多数国人依然会忧心忡忡,类似于“毒豇豆”“西瓜膨大剂”事件依然会发生。
在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年代,在远离了战火弥漫的岁月,物质日益丰富的人们在追求更加美满生活的同时,极容易忘记食品短缺、饥寒交迫的日子。但是,因为人口膨胀、气候变化、土地沙化等因素,世界上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得不到充足的粮食供应。因此,要想拥有长期稳定高质量的粮食供应,不应该也不可能终止农药的合理和规范使用。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著名农药专家、华东理工大学前校长)
医药 的急性毒性甚至比农药高
其实,当人们把农药视为洪水猛兽的时候,往往将其孪生兄弟——医药给忽略了。在药物家族里,农药与医药都是药,只不过对象不同而已。两药相同的地方,都是保护生物免于病害侵袭;不同的是农药针对植物,而医药针对人体。由于医药系个体治病行为,且人们总希望用下去的药品立竿见影,因此在使用时,未曾怀疑过医药的毒性大小及其对人体的危害。而农药系群体行为,作用是杀虫、杀菌、杀草,对生态系统进行可以接受的微调。
老话讲得好:是药三分毒。农药有毒,医药也是有毒的。那么究竟谁更毒呢?科学家将一些常用农药与常用医药和食物进行大鼠口服毒性试验,以急性毒性LD50来表示。当LD50<1(单位:毫克/千克,下同)为剧毒,1≤LD50<50为高毒,50≤LD50<500为中等毒,500≤LD50<5000为低毒,LD50≥5000为微毒。下面是试验结果:品种为肉毒杆菌毒素、破伤风毒素和眼镜蛇素,急性毒性LD50数值分别是0.00000032、0.0000017和0.5;品种为烟碱、辣椒、咖啡因和食盐,急性毒性LD50数值分别是24、60~75、174~192和3000~3500;品种为农药敌百虫(杀虫剂)、多菌灵(杀菌剂)和大多数除草剂,急性毒性LD50数值分别是630、1500和5000以上;品种为洋地黄(强心剂)、消炎痛、阿司匹林和吗啡(镇静剂),急性毒性LD50数值分别是0.4、1.2、400和120~250。
很明显,目前很多常用医药的急性毒性远远高于绝大多数农药的急性毒性,甚至还高于已经被禁用的一些农药。其实,各国政府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对农药的审查比医药审查要严格。对于医药,主要是要求对人体器官与生殖、遗传等试验达到安全即可;但对农药则不仅要进行和医药相同的毒性试验,且必须进行对蜂、鸟、鱼、蚕和土壤生物、水生生物及微生物等众多试验,再必须提供其代谢物对环境的影响等试验。科学家在研发、应用农药时,其严密性、严格性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