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成分会进入人体吗防晒霜怎么选? 防晒的风险与收益介绍

2021-09-01 17:06:50
来源:中国化工报

最近一则医学新闻炸开了锅: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24位志愿者使用防晒霜后防晒成分在血液内的浓度、峰值浓度、半衰期、第7天的残余浓度均超标,其中峰值浓度超过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规定的阈浓度。

这原本是一项初步的、离公众比较远的科学研究,更多对医学界、化妆品界有意义。但当它忽然被拉到大众媒体和消费者面前,就容易被粗暴地理解为“防晒霜有害”。

大家纷纷评论原以为具有保护作用的防晒霜也变得不安全,一边有毒一边被太阳晒得又老又黑还可能罹患皮肤癌。到底怎么选?不要怕,接下来带你逐步走进真相。

理性解读 莫要恐慌

这项研究其实是美国FDA自己主持并开展的一项研究,旨在研究防晒剂中4种常用防晒成分是否能够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被检测的4种常用防晒成分是: 阿伏苯宗、羟苯甲酮(又叫氧苯酮)、 奥克立林、 依莰舒。

这项研究一共有24名志愿者参加,每位志愿者要求在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涂2毫克的防晒霜,要涂满全身75%的面积,这基本上相当于要每天涂100克的防晒霜。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的防晒霜都是30克、50克、60克的,最著名的防晒霜——安耐晒一瓶是60克,也就是说每位志愿者每天都涂了将近2瓶的安耐晒。

研究结果显示,按照这样的剂量使用,志愿者们体内的4种防晒成分的最高血液浓度超过了FDA原先推荐的0.5ng/mL的阈浓度(即浓度高限)。同时,在随后几天中,这些成分血液浓度逐渐累积增加。

听起来很吓人是不是?实际上,防晒成分能够吸收进入血液,随着使用时间延长,累积浓度增加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不仅仅是防晒成分,任何作用在皮肤表面的护肤品、外用药品等都可以吸收进入血液,这在药剂学中叫做“透皮吸收”。

皮肤是一种粘膜,在皮肤上遍布毛细血管,涂抹在皮肤上的护肤品、外用药品可以被表皮、真皮层吸收,进入到毛细血管,再进入到全身的血液循环。而皮肤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相比直接进入血管(静脉途径)、口服等途径,这些物质透过皮肤最后进入血液的量并不多。外来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肾脏代谢、排泄出人体外,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用半衰期来评价化学物质从人体代谢、排泄至体外的快慢。

如果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速度大于排出的速度,那么人体内的化学物质浓度就会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不提倡使用不正规的护肤品、外用药品,因为这些药品中可能含有的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会进入人体,日积月累,最终产生毒性。至于此次研究中所提到的4种成分进入人体超过域剂量,是否会危害健康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这也是FDA下一步评估的事情。在研究中也提到了高浓度的防晒霜的危害性目前并不明确。研究只证明了防晒霜进入人体的量比预计的量更多。

既然大家都知道防晒成分能够进入人体,那么FDA为什么还要进行这项研究呢?关键在于这个阈浓度——0.5ng/mL。这个浓度代表着,低于该剂量,任何未知化学物质的致癌风险都低于十万分之一。换句话说,这项研究表明了,如果按照最大使用剂量使用防晒霜,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全,无法将致癌风险降低至十万分之一之下,这意味着致癌风险会增加么?FDA耐人寻味地说,他们也不知道,因为还没有进行毒理学的研究验证。

对于整个防晒霜行业来讲,这项研究无疑是一道惊雷。研究是FDA亲自实验,结果证明不如想象中安全,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求企业加强对自己防晒霜毒理学的安全性评价并可能会进一步缩紧监管政策。

防晒的风险与收益

难免有些朋友对防晒剂心有戚戚,觉得不安全。那么不涂防晒霜让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是健康的选择吗?显然不是。不防晒的风险,短期内是晒伤、晒黑、长色斑;长期来看,会导致光老化,还会加重青春痘、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最厉害的是,紫外线会增高多种皮肤癌风险,中国人皮肤癌的几率没有白人高,但也不算低,香港地区每10万人中有14.5人患非黑素瘤。所以“防晒”这件事,收益可能很大。

防晒,并不是一定要用防晒霜。防晒有ABC原则,日常生活中是由易到难:Avoid——避开阳光,不在中午出门,走在阴凉处;Block——用衣物、帽子、墨镜、阳伞等挡住阳光;Cream——正确地使用防晒霜。但的确防晒霜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方便,隐形,不闷热。而且,3种方法可互为补充,提供无死角的保护。

目前来看,除了之前就发现的某些缺点,比如不稳定、容易引起过敏、容易染黄衣服、对环境有压力之外,FDA的新研究并没有确切地给出4种传统防晒剂的危害,风险应当还是小于收益的。因此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不需要恐慌,该用防晒霜可以正常地用,最好能和其他防晒手段结合起来。

如果FDA将来真的证明它们有问题——至少从这个实验来看,停止使用后防晒剂在血浆中的浓度都下降了,可以被人体清除。

科学防晒最重要

不必因为这项研究因噎废食,过度解读成为“防晒霜有毒”。该涂防晒还是要涂防晒的。防晒霜主要可分为两种:物理防晒霜和化学防晒霜。氧化锌、二氧化钛是最常见的物理防晒成分,物理防晒一般是反射紫外线;而前面提到的进入人体血液的4种成分:阿伏苯宗、羟苯甲酮、奥克立林、依莰舒是常见的化学防晒成分,这些成分对于敏感皮肤的人不太适合。

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儿童、孕妇),应该选择物理防晒成分的防晒霜。小孩子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尽量避免使用含有过多化学成分的防晒霜,应该使用以物理防晒成分为主的防晒霜。孕妇、哺乳期妇女尤其要避免使用含有羟苯甲酮的防晒霜,因为在其他研究中发现,孕妇的羊水中、哺乳期妇女的母乳中都可以检测出羟苯甲酮。

另外,物理防晒手段也要用起来:防晒伞、防晒衣、防晒帽、墨镜等。购买这些物理防晒产品时,需要认准国家标准,一定要符合检验标准才会具有防晒效果。无论是采取哪种防晒手段,都尽量在正规渠道购买有备案的产品,一些微商、所谓进口实则私人作坊加工等三无产品千万要拒绝。

说到底,防晒霜的使用如同使用药品一样,讲究的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从目前看,虽然防晒霜的吸收程度超过了预期,安全性也受到了挑战,但和被太阳晒伤、加速衰老、甚至是诱发皮肤癌的后果比起来,防晒霜还是应该使用的。

关键词: 防晒霜 人体 进入 防晒成分 风险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6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