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人类基因奥秘,始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国内两支尖端科研团队近来携手攻关,共同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更深一步了解生命发育过程。相关科研成果已通过长文形式发表在新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这两支科研团队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生殖医学陈子江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教授领衔。经过努力,科研人员不仅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还发现CTCF蛋白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拓扑结构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科研人员表示,此次进行的科学研究解析了人类精子和早期胚胎的高级结构。他们发现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全基因组层次的染色质高级结构重编程,并发现CTCF蛋白从中发挥关键作用。
科研团队还发现,与小鼠、猕猴等其他物种精子不同,人类精子不存在拓扑结构域。他们同时绘制了人类早期胚胎的染色质三维构象图谱,这对深入理解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记者了解到,近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DNA可以通过有序的折叠组成不同的拓扑结构域,最终形成染色质的高级结构。染色质高级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但染色质结构在配子、胚胎发育中的动态变化一直是未解之谜。因此,探究染色质三维结构在人类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动态变化及机制,对深入理解人类胚胎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萧海川)